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盛宠白月光(穿书)在线阅读 - 第73页

第73页

    李氏的笑容瞬间僵住,晋国风俗,女子嫁妆是在夫家安身立命的本钱,是要传给儿孙的,夫家没到穷的揭不开锅的时候轻易不会动女子的嫁妆,祝弘安开口用这笔银子给庶子捐官,将她这个正室夫人置于何地?那庶子做了官,即便求得诰命封号,也是给他亲娘的,与她何干?

    短短半天,李氏再次从最亲近的两人之处受到无尽打击,她双唇发抖,哆嗦半天道:老爷稍候,容妾身去清点一番。

    祝弘安满意点头:你清点过后,让人送到前院就是。

    他说完迈着四方步离开,李氏站在原地泪流满面,心腹嬷嬷哀叹一声,低声劝慰。

    李氏悄悄握紧拳头:嬷嬷,点出来那笔银子给老爷送去。

    心腹嬷嬷一声不吭的照办,送过去银子,祝弘安难得让厨房给正院送来一碗燕窝粥,可嬷嬷看一眼就知道这是下等燕窝,李氏连尝都没尝,直接给倒掉了。

    嬷嬷,我若不问世事,一心向佛,你可愿意?若是不愿,我送你出府,保你后半辈子无忧。李氏犹带泪痕的脸上满是决绝。

    嬷嬷抹一把眼泪:夫人,您在哪儿奴婢就在哪儿,一辈子都跟着您。

    李氏长舒一口气,快,命人写信带给兄长,让他避免被波及。

    丈夫女儿不拿她当亲人,她亦无法强迫,祝怜终究是个狠心的,那她就避世不问红尘,也不管祝家会不会倾覆,若是祝家能躲过此劫,她亦不会回头巴结讨好。

    祝夫人欲出家清修,消息瞬间传遍京城,祝弘安却觉得此法甚好,不费吹灰之力就让李氏让出正妻宝座,摩拳擦掌准备给外室扶正。

    皇城之中众说纷纭,说祝弘安见色忘义的大有人在,但根本戳不动祝弘安半分,祝怜也觉得母亲没甚么用处,想要回祝家拿到李氏的陪嫁,这可是一大笔钱财,她表面上与庶子和平共处,背地里还是要抢占自己的好处的。

    可祝怜还在坐小月子,派人去祝家送信想请祝夫人来一趟,但是传信的人没见到祝夫人,只拿着祝夫人给的一千两银子回来了。

    这一千两银子够做什么的?祝怜气哼哼的,还是将银子收起来,打算等出了小月子再去祝家。

    但不等她出小月子,两天后,祝夫人就到清水庵落发为尼,她的大笔嫁妆都让娘家远在边疆的镇国将军府李家抬走。

    作者有话要说:  接下来会日更到完结,再断更,就发红包orz,断一天发一次,一百点的。

    我去给上章留言的发红包。

    第40章

    祝家当家主母看破红尘, 京城众人纷纷猜测祝夫人是不是受不了丈夫宠爱妾室和庶子,才万念俱灰,甘愿去清水庵清修。

    据说镇国将军府来抬嫁妆那一日, 祝弘安被祝夫人的娘家兄长李将军狠狠揍了一顿, 鼻青脸肿的, 李将军的夫人则在清点嫁妆时从祝弘安的宠妾身上扒下来一整套的红宝石头面, 顺带手的把她衣裳都扯破了,露出两截莲藕似的洁白臂膀,被抬嫁妆的大老粗看见了。

    那宠妾羞愤欲死,差点当场撞墙而死, 祝弘安及时赶到才没死成。

    祝怜撑着病怏怏的身体到祝家去, 祝夫人早已离开去清水庵, 她的舅父舅母对她也是不咸不淡的, 留下一千两银子, 抬着嫁妆离开。

    祝弘安对祝怜很是不耐烦,训斥了两句让她回李王府养伤,又将那一千两银子收回去:王妃已经出嫁,只是你舅父舅母给咱们府上的,你就这么拿走怪不好看的。

    祝怜从未见过父亲如此市侩的一面, 她隐隐觉得不好, 往日母亲还在,父亲还要扶持她这位李王妃,若是母亲不在,没人替她说话, 那父亲不是倾全家之力来提携庶子?她派人到清水庵去,想请李氏回来,但只见到同样落发为尼的嬷嬷,对她派去的心腹丫环道:你请王妃娘娘日后多加小心,不必牵挂夫人,夫人已了断红尘。

    而后,便转身进入山门,再未出现。

    心腹丫环回到李王府禀报,气的祝怜摔了一套茶盏,而这套茶盏是李王最喜欢的,往日放在正院,方便来正院就寝时使用,祝怜喜欢以此昭示王爷对她的宠爱。

    皇城内,司马颢也看到了杜贵妃筹备良久让他无意间看到的字条,他满心不敢置信,如若李王府中的不是祝惜而是祝怜,那也就能解释的通,为何这么久对方连正眼看他都不肯,那是怕被揭穿身份,坐不稳王妃的位置!

    司马颢忍着一腔怒火按兵不动,而是暗中派人去祝家调查去年的真相,还有人去李王府探查祝怜手上是否有一道疤,他知道那道疤,是祝惜告诉他的秘密。

    当探子回宫告诉他,李王府手上并无一道疤痕时,司马颢终于死心,祝府内也有下人证明,去年二姑娘大婚前府中确实出了岔子,还曾看到二姑娘出嫁后,大姑娘死在闺房中,而后悄无声息的下葬。

    司马颢直接将李王请到宫中,说明此事。

    李王震惊又痛心,他坚持要娶的是祝惜,祝怜嫁入王府后转变巨大,他只以为祝惜本性就是如此,万没想到此人根本不是祝惜,而他的心上人,真正的王妃已经埋入黄土,永世不得相见。

    陛下,请您为臣弟做主,臣弟想休弃祝怜!李王愤慨至极,一个大男人当然忍受不了这般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