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544节
爱书之人必备! 本来这套书衣有不少人想拍下来的,结果中途太子殿下兴冲冲举了牌子,旁人就不敢喊价了。 反正从七夕开始,江南的各种活动就热闹得叫人目不暇接! 有空闲到处游玩的人并不满足于自己玩得尽兴,不约而同地写信向不在江南的亲朋好友炫耀,并遗憾地表示“你们不能来实在太可惜了哈哈哈哈哈”! 作者有话说: 文崽:走到哪都要掏空别人的钱袋子! 注: 1还看今朝:出自有名的《沁园春·雪》,记得十几年前的历史穿越文都爱抄这首词,听得李世民他们虎躯一震,认为此子深不可测……(李世民:为什么又是我 - 2这两天看到别人转发了一个专家建议,说可以对五十万以上的存款收税,促进消费还是啥。 这其实就跟汉武帝时期的缗钱税差不多了,按照缗钱税的规定,大概就是,如果你存款有五十万,需要给国家上交六万;如果你是经商的,那就缴纳翻倍的,交个十二万吧。就算你没有现钱,如果你家里累积资产(包括土地房产奴仆等等)超过五十万,也得按照这个比例来缴纳…… 所以文崽才说这是非常时期才能用的法令,其他时期很难落实下去。 明朝财政目前就是一笔烂账,朝廷连权威的人口土地的黄册都没有……想动刀子除非皇帝和臣子一条心,或者像张居正那样忽悠住年幼的皇帝来个军政一把抓,全国官员跟他干的就升官,不跟他干的就踢走。但是等皇帝回过味来可能会加倍发疯(?) 比如万历信念崩塌后就表示,本来应该把张居正挖出来鞭尸的,但是念着昔日的旧情就免了!(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甚至几十年不上朝消极对抗朝臣。 多么温馨的师生情谊! 第468章 李东阳本来就想到江南走一趟陆续收到江南好友的来信后更是坐不住了,八月一到便携着一群翰林官往江南去了,留下谢迁他们在京师埋头干活。 不过李东阳这一去还有任务在身,那就是把文哥儿他们拎回京师。 即便南京也有翰林院杨碧川他们可以给太子讲学可岂有太子长居外地的道理?还是得把人逮回来和左右春坊的官员好好磨合省得以后两边处不来影响君臣决策时的默契。 不是从东宫时期培养起来的情谊,哪里撑得过朝堂上那么多风风雨雨? 像他们几个阁臣便是在东宫时就与当今陛下相处得极融洽的。 李东阳带着任务直奔南京途中发现扬州这个江北古城也倔强地参加这次盛大的江南文化展甚至还准备在中秋夜和江对面来个决战虎丘之巅,不免在扬州逗留了两日才渡江。 于是李东阳顺利与文哥儿会合后都没来得及吃顿热饭,就直接乘舟去苏州玩耍。 唐寅他们趁此良机跟着李东阳一起过来了二话不说当起了向导,带着他们吃遍苏州等到日落时分就去参与今晚的中秋盛会。 江南人连乞丐都能发展出无数种卖艺手法,更别提本来就多如过江之鲫的江湖艺人了,从码头开始就已经有人各展所长,沿着上山的路往上走更是能欣赏江南的吹拉弹唱十八般技艺! 表演的人并不全是为了赚钱也有许多人只是与朋友相约来玩耍展示一下自己过人的才艺。 李东阳从前也是来过江南的只是那会儿来的不巧没有碰上这样的好光景。如今亲自走在热闹的虎丘中秋夜色中只觉连满耳的叫卖声都带着种奇妙的韵律。 有些东西在书信上读过再多遍,亲自到里头走一遭还是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江南自古便是鱼米之乡江南人的日子也过得极有情致他们爱花爱鸟爱歌咏爱诗爱画爱琴棋连采莲插秧仿佛都别有韵味。行走其中能感受到每个人都对生活充满热情,便是把兜里的钱花光了脸上也看不出多少忧虑。 这样的情境很容易让人觉得他们如今当真是身处盛世。 只走了那么一会儿,李东阳脑海里已经生成十篇八篇歌颂江南好风景的诗文。在京师他只能看文哥儿他们写信馋自己,这会儿总算是轮到他写信回去馋谢迁他们了! 李东阳这一玩起来便忘记了自己肩负的重要任务,听了文哥儿的游说决定留到过了重阳再回去。绝对不是他流连忘返,他只是觉得来都来了不多留几天实在对不起路上的奔波而已! 为此,李东阳还义正辞严地给朱祐樘递了份折子,说他认为江南这边还有许多事要他去观察,须得下个月才能回去! 谢迁看到这道奏章后对刘健说道:“我说了让他去江南就是肉包子打狗对吧?您看这不就是有去无回了吗?” 刘健道:“既都去了,多留几日也无妨,正好看看那边具体是什么情况。太子殿下他们年纪到底还小,可莫要被旁人欺瞒了去。” 谢迁闻言也点点头,没再批判李东阳这种一到江南就玩得忘乎所以的可耻行为。 李东阳愣是待到了重阳节。 重阳节这日,紧锣密鼓营建了几个月的展馆也落成了。这展馆坐落于皇家园林之中,远远看去便十分气派,入内一看更是被各式展品晃花了眼,感觉把这段时间错过了的各种赛事都给补上了。 许多本来被堆在南京皇宫库房里吃灰的物件也被正儿八经地摆了出来,每样物件都有了自己的专属宝座以及相应的介绍,简直是让入内观看的人晃花了眼。不过为了保证观展体验以及展品安全,想入内参观仍是要凭借集章册子。 寻常百姓也能在外围看看悬挂在外墙的图文介绍,虽不能看到实物,却也能长长见识。 不过比起展馆内部的情况,外头这些展示栏上覆盖着的大片大片的透明玻璃才是最引人注目的。 这些晶莹剔透的玻璃居然还能这么用! 官府这次是出大钱了啊! 要知道他们连玻璃杯都舍不得买,结果官府居然提供这么大一片的玻璃来装修展馆! 还是商贾的嗅觉最灵敏,早早便跟相熟的官员打听这些玻璃展区怎么弄。要知道他们开店铺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展示商品,要是他们店铺里也能做这么气派的展柜,顾客一定很喜欢来他们店里买东西! 不说店铺里的商品好不好,光是这样一溜展柜在店里排开就显得十分高大上! 官员们也很大方地给他们指路:这事儿并不难,正好东宫的人在这边建了个琉璃厂,你们把需求发过去就可以开足马力给你们生产了! 只要钱管够,尺寸啥的可以定制! 于是普通人还在惊叹南京这边的大手笔,聪明人都已经陆续给自家店铺换上最时髦的玻璃展柜了。 为了不错过更多的客源,文哥儿还趁着展馆落成印发大量广告单,乍一看上头是这次展览的介绍,再仔细看的话上头还贴心地告诉所有人可以去哪儿定制玻璃展示柜。 要是家里藏书多的还可以定制玻璃柜门,一来不影响隔着柜门找书,二来可以防尘防潮,作为藏书家的聚居地,咱江南人怎么可以不多多为自己心爱的书籍考虑呢!要是你家还爱收藏古董,那可能就更需要它了,这么金贵的东西你舍得它天天吃灰吗? 前来观展的众人:????? 完了,钱袋子又要被掏空了。 所以太子这次下江南的目的竟是骗光他们的钱吗?! 难怪太子带来的人才到江南就暗搓搓建了个琉璃厂,敢情是在这里等着从他们这里掏钱! 真是让人……难以拒绝啊! 不就是想要钱吗?拿走拿走!!! 朱厚照在南京浪了几个月,临到要回京时算了算花销,赫然发现东宫账上……比来时多了不少钱! 朱厚照:????? 谷大用乐呵呵地跟朱厚照汇报琉璃厂开业以后客似云来的盛况。 如果说展馆落成前只是参与过竞标的商贾跑来定制玻璃柜,那么展馆对外开放以后他们的定制业务都已经排到过年了。 虽然按照文哥儿对琉璃厂的安排这些钱大半都要拨来建设关学,可即便剔除拨款部分也让东宫赚了个盆满钵满。 至于这些玻璃造价几何,外头的商贾一时半会是不可能知晓的了。看看咱这专业的设计团队、咱这专业的生产和切割技术,谁能说它不值这个价?! 朱厚照没想到自己出来玩耍不仅没花掉多少钱,反而还有得赚!他兴奋不已地跟文哥儿讨论起来:“这就是你说的‘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吗?” 要知道他从小和文哥儿玩《丝绸之路》以及《大运河》,基本都是纯亏的。只能学了文哥儿的玩法去欺负别人才能回回血,结果这次他亲自出来走一趟居然没亏! 文哥儿说道:“当然,如果没有办法改进工艺、降低成本,这个钱我们是赚不到的。” 玻璃从生产到裁切,每一个环节都得往他们需要的方向改进,即便是李燿和张老道他们这些天赋过人且醉心于搞研究的人也花了几年功夫才改良了整套工艺。而这整套工艺又花了几年功夫才正式进入投产阶段! 文哥儿趁机跟朱厚照提起李燿他们付出的心血。 朱厚照非常上道地保证道:“孤会好好赏赐他们!” 文哥儿笑了笑,替李燿他们谢了恩。 这只是个开始而已,比起赚乡绅富户钱的琉璃厂。以后要开发的电力、石油、钢铁等等足以改变所有人生活方式的产业,才是需要牢牢把控在手里的重点工程。 不过现在提这些还为时尚早,在他们掌握真正的话语权之前还是只能先凑合着掏掏乡绅富户的钱袋子! 毕竟流通起来的钱才是钱! 一直到快要启程北归了,朱厚照都还沉浸在自己出门没花钱反赚了钱的喜悦之中,甚至跃跃欲试准备下次再去别的地方玩耍(赚钱)。 文哥儿却是毫不留情地戳破他的幻想:“殿下觉得两京十三省中有多少地方能比得上江南的富庶?在江南行得通的事在别处可不一定能行得通。” 朱厚照听后很是失望,可也清楚其他十二省加起来可能都抵不过南直隶与浙江。他哼哼唧唧地说道:“就没有办法让其他地方也像江南一样富庶吗?” 文哥儿摇着头说道:“应当没什么办法。” 有些东西就算科技发展起来也没办法改变,毕竟每个地方的资源、土地、气候以及地理位置都属于先天条件,通过人为的干涉兴许可以缩短差距,但永远不可能消灭差距。 见朱厚照一脸郁闷,文哥儿笑道:“圣明的君主要做的便是通过资源的统筹和调配让各地百姓都能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殿下日后要勤勉一些才是。” 朱厚照哼道:“孤一向很勤勉!” 师徒俩聊完以后便各自收拾东西,准备踏上回程。 李东阳这几天与江南的亲朋好友依依惜别,喝了不少酒、作了不少诗,不时还带着文哥儿出去应酬。文哥儿倒是没被灌酒,就是时不时得肩负起把喝醉的李东阳扛回去的重责。 堂堂内阁大学士居然这么爱喝酒,真是不像样! 跟着李东阳应酬了几天,文哥儿已经迫不及待想回京师去了! 得赶紧回去找大先生告状! 第469章 登船的时候文哥儿很有点后悔的不过想到这次乖乖回去,以后说不准还有机会再来,他才又放下心来。 可惜谢豆他们不能一起回去了,他们得在老家等着成个亲顺便考完明年的乡试再回京师。 目前这一辈之中数谢迁过继出去的谢丕书读得最好所以王守仁带着他们一起学了一段时间后便把王守俭和叔伯家几个考生都托付给谢丕。 王守仁也是要一起回京的毕竟他的省亲假用完了。 兄弟俩相对叹气。 快乐总是短暂的! 还好路上有小侄子可以玩,文哥儿觉得还不赖每天就着沿途的山川湖海给他编故事听得小侄子越发爱追着他跑东跑西。 朱厚照跟着听了两回,也爱跑过来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