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466节
朱厚照也回到宫中,兴冲冲地去找朱祐樘他们分享这几天自己干了多少事。 张皇后见他这兴奋样,把到了嘴边的那句“要不接下来就别去了”又咽了回去。算了,待在东宫和待在贡院反正也没多大差别,何必扫他的兴? 各自归家歇了一天,第二天一早他们又得在礼部贡院聚头,先大鱼大肉地聚个餐,再开始新一轮的出题。 第二场考的是各类公文写作,作为一个有着多年岐山县管理经验(从三四岁开始管理)的太子,朱厚照这次同样积极地参与到出题会议之中。他写的判词题目简直让其他考官叹为观止! 这样的案例连他们都没听说过。 李东阳笑问:“殿下从哪儿听来的?” 朱厚照转头看了眼文哥儿。 文哥儿一脸无辜地端坐原位,浑身上下找不出半点心虚的痕迹。 朱厚照就开始跟李东阳他们控诉文哥儿的恶劣行径,当初玩《我是大法官》的时候,文哥儿曾经以讼棍、乡绅、行商、贼寇等等角色祸害他的岐山县,每次都把他的岐山县弄得一贫如洗,百姓统统跑光光! 真是太可恶了!!! 那可是他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岐山县! 从周王朝“绵绵瓜瓞”那会儿开始建设的!!! 这感觉就像吧,别人砍了满山的树你可能都没啥感觉,可你家院子里每年给你结果子的果树要是突然被人砍了,你不得记仇一辈子? 为此,他曾经通读《大明律》,要跟文哥儿决战法治之巅! 有这么丰富的断案经验,出几道判语题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李东阳等人这才知道当初朱厚照为什么老找王恕他们请教刑律问题。 敢情文哥儿是这么忽悠太子的! 众人看向文哥儿的目光就更复杂了。 虽说世上也有那么一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例子,可更多的是学生很难越过老师去。很多时候你自己都没到那个水平,便教不出那个水平的学生! 文哥儿能把太子教成这样,自己却全程都只认真干活、从不抢着出风头,由始至终都十分敬重李东阳这位老师与他们这些前辈。 只能说小神童那颗聪明的脑袋瓜子不仅会读书,连为人处世都这般妥帖。 难怪陛下和诸位阁老都格外看重他,人小神童却是一看就是能办大事的好苗子。 唉,看着别人家的儿子,再看看自己家的儿子,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该扔! 下次回去就得好好打家里的臭小子一顿! 玉不琢,不成器! 儿不打,爹生气! 文哥儿哪里知道自己即将引发好几场小年轻们的挨打危机。他秉承着低调摸鱼的态度认认真真出了不多不少的题、投了不多不少的票,最终以不多不少的工作量愉快地顺利结束了本届会试第二场出题会议。 第二场考试他们就不能到处溜达了,因为第一场考试的卷子已经誊录过来,他们需要分坐不同的经房开启疯狂阅卷模式。 不仅考生们想要第一时间知道成绩,他们也很想早点结束阅卷工作,毕竟一天不把卷子批完他们就得继续关在贡院里头,接下来连出去放风的机会都没有! 这不得早点干活,尽快下班! 理论上来说,十四个经房之间是不能相互串门的,不过大家遇到优秀考卷都要拿去给两位主考官鉴赏,碰头时聊上几句多么正常。 朱厚照仍是凑在文哥儿边上跟着阅卷,撵他去找李东阳他们他也不去。 文哥儿能怎么办,只能随他去了。 文哥儿读书快,阅卷也不慢。他小时候阅卷时便能判个高低,如今已经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读起这类应试文章来自是驾轻就熟,基本上读上几句就知道是什么水平。 朱厚照一开始还兴致勃勃,读着读着就有些不耐烦了。 这些应试文章许多都千篇一律,读着很没意思! 在八股文的框架之下,大家写的文章基本是一个味道,能在应试时就写出风格写出水平的到底只是少数。 朱厚照凑近跟文哥儿嘟囔:“不好看!”他开始疑惑起来,“靠这些文章能选拔出朝廷需要人才来吗?” 他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照他想的,就该搞个演武场考些能打的人上来! 写这些文章根本没意义! 文哥儿道:“应试文章当然没什么意思,只不过这是在选拔文官,又不是选拔文豪。八股文虽然发挥余地小,可也能体现这人有没有基本的文书处理、内容分析、文辞表述等等能力。官员入仕之后每天都要跟各种公文打交道,若是连这类文章都写不好,肯定是无法处理好日常公务的。” 他又给朱厚照分析了朝廷敲定八股取士的用意,其实规定八股格式也是为了科举公平。 要是个人风格突出,考官们一看便能认出是谁,难免要给熟悉的人开个后门。 而且那些有门路的人可以请名师教导、可以参与各种文会、可以搜罗天下藏书,广阔而丰富的见闻让他们能轻松把文章写出花来。穷苦人家的子弟不管是人脉、阅读量还是教育资源都远不如那些乡绅富户家的孩子,拿什么去和他们比? 这种看起来枯燥呆板的考法,为的就是给所有出身的人画出一条相对公平的线,只要过了这条线便有资格入仕,不需要掏空家底去跟人比拼人脉、藏书以及有没有名师教导。 朱厚照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考虑。他好奇地问道:“那武举也这么公平吗?”比起这些绕来绕去的八股文,他还是更喜欢能舞刀弄枪的武举! 文哥儿瞧了他一眼,才说道:“洪武年间朝廷便建了武学,可惜后来废止多年,还是正统六年才重建京卫武学,官学教出来的武举人才着实不多。”他笑着给朱厚照介绍,“至于武举,我也没亲自看过,也不知道是怎么个选拔法。前些年定下的是六年一次,今年应当就是定下新规后的第一次武举了,正好就在殿下生辰前后,说不准殿下到时可以带我去看看。” 一听文哥儿还要靠自己才能去看,朱厚照立刻给他打包票:“孤一准带你去!” 文哥儿便挑拣着自己觉得好的卷子给朱厚照打发时间,不必他自己在浩如烟海的答卷里逐份逐份读那些枯燥乏味的八股文。 转眼到了第三场考试的出题日,考官们依然是提前一天聚在一起讨论出什么题。 第三场需要出策问题,字数比较多,对内容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是实打实的主考官专场了。 由于会试主要看重第一场的成绩,第三场属于锦上添花,所以李东阳没打算亲自出题,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了程敏政。 他如今都已经入了内阁,主持会试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没必要在意这点小事。 这次纯粹是走走程序的事儿,众考官都做好了拍掌叫好的准备,文哥儿也不例外。 程敏政也不知是不是早就提前想好了,提起笔刷刷刷地写出第一道题,首先拿给李东阳看。 李东阳看后眉头动了动,没有第一时间发表看法,而是传给了太子朱厚照。 朱厚照接过一看,没看懂。 他再认真多看了一遍。 还是没看懂。 朱厚照诚实地点评道:“这题不好!” 程敏政:“…………” 说好的走个过场,为什么太子会反对! 朱厚照想起文哥儿说如果认为别人干得不好,最好能说出到底是哪里不好,不然别人不知道错在哪儿下次还会再犯的。你这次白生气啦! 朱厚照自觉牢记了他小先生的话,板起小脸认真地开始说出自己这么评价的理由:“小先生说,出题不是为了难倒考生,而是为了选拔出我们想要的人才!” 作者有话说: 猪崽:小先生说blabla 文崽:!!!我刚才真的没有说话!!! 文崽:苍天可鉴啊!!! * 更新!新的一个月!新的文崽! 今晚二更! 开始摆碗.jpg * 注: 1先师庙的排序以及武学武举的介绍:参考《大明会典》 2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说的大概是,宰予很会说话但是不干正事,澹台灭明长得丑但品行和学问很好 子羽,老师认定的丑丑,惨!!! 第394章 若不是自己连考题都没碰过文哥儿觉得这次是真的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眼看程敏政脸色有些不好,文哥儿想了想,从朱厚照手里拿过那道考题看了起来。 一看之下,文哥儿就明白朱厚照为什么这么说了。这道题问的是让大家深入剖析一下“四子造诣”但是他不明说到底是哪四子而是给了几个谜题。 比如“跟程子相望而兴有人说他像伯夷的”,这个谜题好解与程子同期的理学家那不就是张载嘛。 难就难在第四个谜题,程敏政表示这人“从事于《小学》、《大学》,自称是朱熹私淑弟子但大伙怀疑他其实是师从老子的”。 这种说法出自元朝刘因刘静修一篇叫《退斋记》的讽刺文章,通篇没有点名说的是谁只有少数学者分析刘因骂的应该是许衡在朝中进进退退,认为许衡假借孔孟程朱的名头在欺世盗名,痛斥这种人误国误民。 毕竟许衡人称鲁斋先生,题名为“退斋”嘲讽的是什么人实在再明白不过了! 可惜这种“再明白不过”也只适用于程敏政他们这些学有余力可以深挖文章背后故事的人。 这种“私淑朱子疑出于老”的说法可不是什么好话偏程敏政还在后面跟一句“此四公皆所谓豪杰之士旷世而见者”叫人怎么猜得出他在讲谁! 大多数考生哪怕侥幸读过这篇《退斋记》恐怕也不知晓到底说的是什么人。 这不是在为难穷困考生吗! 既然朱厚照都拿“小先生说”起了头,文哥儿也不好再躲在背后摸鱼。他理了理思路跟程敏政说起自己前些天给朱厚照讲的出题之法表示他绝对不是针对程敏政而是小猪崽子自由发挥! 文哥儿又把阅卷时刚给朱厚照讲的公平原则他觉得这道题确实有些不妥,这等奇僻的出处会为难住许多家庭条件不好的考生。 他们朝廷开科选士,不应该在这种地方人为设槛把人拦在仕途之外。 当初老丘在国子监当祭酒,就曾经致力于扫荡这类出偏题怪题的风气! 文哥儿条理分明地分析起这道题的问题所在,连那颇为生僻的《退斋记》也讲得头头是道。 程敏政本来心中不乐,听他这么一说便没了最初的郁闷。他笑着说道:“你果然跟着丘学士读了许多书,连《静修集》都看过,还记得这么清楚。” 文哥儿说道:“修《成语词典》的时候跟丘学士聊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