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书生撩人在线阅读 - 第15节

第15节

    但谁都没说话,张明之也只是笑了笑。

    易旭打圆场笑着道:“到齐了,那就走吧。”

    几人到了舞阳河畔的时候,河畔上已经挤满了人,往来如织,大多都是些头戴冠或蓝布方巾的书生。河畔上摆放了两百余张桌子,延绵半里,甚为壮观。

    路边还有小贩趁机兜售零嘴吃食,但并不叫卖,只是蹲在路边上。围观的百姓说话也小声,以求尽量不影响到书生们。

    茶会入口处摆放了一块木牌,上面写了茶会规则。大意是以桌为圈,圈内可旁听可发言,也可换桌。末了,还写着句,生死自负。

    这茶会年年都办,固定在八月初四这天,哪年开的先河已经没人记得了。东道主仙茗居除了提供桌凳,还提供免费的茶水。如此壮观的场面,在舞阳河畔自成一景,除了前来交流学问的数千书生,还有慕名而来看热闹的平民百姓。

    每张桌子都坐满了人,不少人还站着,正辩论得如火如荼。有的人说到兴奋处,也不管什么斯文不斯文了,撩起袖子,一脚踩上凳,以似乎马上要提剑上阵的气质,说得口沫翻飞。一旦有人提出异议,他马上就穷追不舍的与人辩论,直至别人哑口无言为止。可以说是舌战群儒了。

    也有两人都互不相让的,两人像吵架似的说着说着就凑到一块,眼看就要打起来,旁人赶忙上去将人拉开。

    梁珩看得瞠目结舌,明白过来那句生死自负是什么意思了。有的书生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一旦有人提出质疑,那他真的就算是拼了命,也要说服对方。

    几人看了一会,便分开了,自行去找空位子。

    梁珩走了几步,就见旁边一桌人正在讨论易经。易经算是五经里最晦涩难懂的了,梁珩便凑了上去,站在一旁听人讲。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此时爻位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

    其他书生有什么见解的,也都各抒已见。梁珩站着听了一会儿,感觉他们说的自己都已经理解了,便离开了这桌,寻找下一桌。

    “正所谓以仁施天下,学而优则仕,在下窃以为仁义礼智的发端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故此,为官者...”

    梁珩走了没两步,旁边便有一桌在谈论时策,便被吸引了过去。

    只见说话的书生极为年轻,相貌极佳,穿着一身青釉色长衫,面色自然的侃侃而谈,浑身带着一股从容的气度。

    书生滔滔不绝地说了半晌,末了道:“以上为在下刍荛之见,还望诸位雅正。”

    同桌的书生皆为他这一番高谈阔论和气度所拜服,皆叹道:“兄台满腹经纶,当真是八斗之才!”

    才学如此惊冠绝伦的人,当下便有人想结识,说不得就结识了一位以后的进士,多了条人脉。

    “兄台年轻轻轻,却有如此见识。在下十分仰慕可否结交一二?”

    “兄台客气了,自然乐意之至,在下凉州林行周。”林行周一笑,谦虚地拱手道。

    第25章 交锋

    几人互通了名姓,有人便请问林行周对为官之政有何见解。为官之政,几乎是科考时策的必考之题。

    林行周笑道:“在下毕竟是白身,且才疏学浅,不过是些管窥之见。既然兄台相问,那在下就献丑了。在下认为,仁,亲也,为仁者才能以大事小,在下认为唯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林行周口若悬河,将自己的观点娓娓道来。旁人听得入迷,当林行周停下来,甚至还有两个书生沉浸其中,紧皱眉头体会着心得。

    “以上为在下的寒腹短识,有不当之处或是不同见解,还望诸位兄台指教。”林行周面上带着一丝浅笑,掩住眼底深处的得意,今日也算不枉此行了,算是小小的展露了头角。

    就在林行周以为没有人提出异议,欲飘然离去时,一个相貌清秀的年轻书生站了出来。“兄台这番话不无道理,兄台学问实为不俗。在下不才,但对此在下有些不同看法。”

    林行周看着那个看着年方不过二十的年轻书生,身量极高,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气质却极为沉稳。

    林行周不动声色地笑了声,“这是自然,言人人殊,茶会便是要各抒己见,兄台既有不同的见解,自然可以提出来。”

    梁珩对着林行周一拱手,道:“兄台强调为官之政重在仁,在下却认为为官之政不止在仁,还在于义。所谓义,人之正义也。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是为仁。克己复礼,是为仁。诚然仁为之重,但孟子曾曰,未有仁而遗其亲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于百姓,申之以孝悌之义...”

    林行周面含笑意地看着对面书生侃侃而谈,而周围书生则听得面有所思,不时点头赞同。

    等梁珩说完,周围书生皆点头认同。林行周也对梁珩一拱手,道:“兄台所言有理,受教了。”

    梁珩谦虚还礼道:“不敢不敢。”

    林行周轻笑道:“兄台谦虚了。”说完对着周围人一拱手,“那么,诸位回见。”

    林行周走到下一桌,回头看着那个正在与众人见礼的年轻书生,心里突然有种直觉,此人以后必定是一个强劲的竞争者。

    茶会一直持续到下午,见天渐渐暗下来,人才慢慢散了。也有些人意犹未尽,约人继续找地方再辩的。

    易旭与张明之过来的时候,梁珩正在一旁听别人辩论。几人找了一圈都没找到马修文,只好先回去了。

    三人一路聊着自己的受益,很快回到了莲花巷,马修文却还没有回来。想着茶会这么多人,应该不会出什么事,便各自回房了。

    枝儿的阿婆做好晚饭,叫几个书生出房吃饭。

    几人坐到一起,才发现马修文还没有回来。张明之不禁有些担心,道:“马兄去了哪里?怎么这个点还不见回来,他在京里好像也没有什么认识的人,不会出了什么事了吧?”

    梁珩和易旭也有些担心,易旭道:“应该不会出什么事,再等等吧。若是今晚上没有回来,明早上咱们就去报官。”

    几人匆匆吃了晚饭。张明之最先跟马修文认识,所以两人关系不错。这会见马修文天黑了都不见回来,书也看不进去,担心得在院里走来走去的。梁珩和易旭被他影响的也看不进书,便陪他一起在院里等着。

    几人直等到戌时,都有些困意了,正打算回房,马修文推开院门走了进来。

    张明之见马修文进来,有些欣喜又有些责怪道:“马兄去了哪里?我们好一阵担心。”

    马修文显然喝了酒,走路都有些歪歪斜斜的,口齿有些不清地道:“担心什么,这天子脚下,还能丢了不成?”

    易旭一听这话,笑了一下,没说话径直回房了。梁珩摇摇头,也跟着回房了。

    几人担心他半宿,书都没看,结果人家还怪他们太大惊小怪了。

    张明之心里也很不舒服,但毕竟还有些情谊,便走过去准备扶着他进房去。

    马修文看着张明之,突然笑了笑,“张兄,我们可算有出头之日了。”

    张明之有些不明白,“马兄何出此言?”

    马修文笑了笑,没再说话,张明之只当他说的是醉话,没多在意。

    次日。

    马修文一大早就破天荒的敲响了梁珩的门。

    梁珩打开门,见马修文站在门口,心里有些惊讶,因为马修文基本上只跟张明之来往的,从不上他和易旭的门。无事不登三宝殿,便问道:“马兄台可是有事?”

    马修文皮笑肉不笑的,笑道:“昨天我在茶会上听人谈起孟子中的梁惠王篇,有了些心得,我记得梁兄破了一篇‘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的时策,可否借我一观?”

    前些日子,几人交流时,马修文就看过这篇时策了。梁珩虽然有些疑惑,但是还是借给了他。后来马修文也还了回来,梁珩便没放在心上,很快就忘了。

    ......

    黄梵当天就去善仁堂请了大夫。

    老大夫给孙氏把完脉,眉头微皱,问立在一旁的黄梵道:“小子,你家其他大人呢?”

    黄梵正色道:“我也是大人了,您跟我说就是。”

    老大夫毕竟阅历丰富,看着黄家的情况,多少能猜出点来。便道:“罢了。你跟我出来。”

    孙氏见老大夫要单独和儿子说,有些着急,“大夫,您有话直接跟我说就行了,我这是得了什么病?”孙氏嗓音细弱,她感到浑身失了气力般,说话越来越费神。

    老大夫看了她一眼,“病人好好躺着吧。”说着便走出了房门,黄梵焦虑着看了一眼他娘,跟着他出去了。

    “孩子,你娘这个病啊,正气不足,秽足阴邪,应该是长年郁劳,身体亏空得太厉害所致。”老大夫斟酌着简单说了病情。

    黄梵着急地追问道:“大夫,我娘这个病不要紧吧?”

    大夫沉默了一会儿。孙氏的脉象十分危险,脉象虚阳在外,纯阴在内,有阳消阴涨之虞,是死脉。这病说来不是不能治,只是长年的亏空,加上孙氏长年郁郁寡欢,伤了气血根本,要补回来却是不容易。这病放在福贵人家算不得什么,亏了多吃补品补回来就是了,但放在普通百姓家,却能要人命。

    大夫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娘这个病,要多吃点补品,看看能不能补回来。”老大夫也不写什么方子了,说道:“隔两天炖一只乌骨鸡,要仔鸡,能加些枸杞,当归,红枣会更好。让病人多喝些汤。”

    大夫说完便回了房间收拾了药箱,黄梵又送大夫出去。大夫的身影渐渐远了,黄梵却呆立在原地,已是泪流满面。大夫言下之意他听懂了,若是补不回来,他娘...

    孙氏在房间里等了半天都不见儿子进来,便出声叫道:“梵儿,梵儿...”

    黄梵听到他娘叫他,回过神来,慌乱擦了擦眼泪,进了房去。

    孙氏问道:“梵儿,娘得的是什么病啊?”

    黄梵勉强挤出笑,状做轻松道:“娘,您放心,大夫说您这是身体有些亏,多吃点乌骨鸡就补回来了。我这就杀鸡给您炖汤去。”

    孙氏勉强笑笑,“行。”

    等儿子出去了,孙氏不禁泪如泉涌,她有种感觉,自己怕是活不久了,两个孩子却还没长成人,她若是去了,两个孩子可怎么办...

    第26章 入帘上马宴(捉虫)

    院门被敲响时,沈蓁蓁她们正在吃饭。

    如意去开了门,就见黄梵站在门外。

    如意认识黄梵,笑着问道:“黄家弟弟,你可是有事?”

    黄梵看着一脸笑意的如意,问道:“姐姐,赵婶子在吗?”

    如意道:“在呢。你进来说吧。”说着让到一边,让黄梵进来。

    黄梵往里面看了一眼,见院里摆着饭桌,像是正在吃饭的样子,脸一红,“我一会儿再来。”

    赵氏听到动静,出声道:“黄梵可是有事?等等,我这就来。”

    赵氏到了院门口,就见黄梵正红着脸立在门外。

    黄梵见赵氏出来了,便说道:“婶子,您一会儿可有空吗?大夫说我娘要多喝点乌鸡汤,我已经把鸡杀了,想请您帮忙教我熬鸡汤。”

    赵氏道:“有空有空,我一会儿吃完饭就过来。”

    这会沈蓁蓁也放下碗过来了,招呼道:“梵儿吃饭了没,快进来吃饭。”黄梵既叫她婶子,那她就是长辈,叫全名不合适,便依着他娘叫梵儿。

    黄梵看着面带笑意的沈娘子,心里突然就不紧张了,郑重对着沈蓁蓁深深一拜,道:“多谢婶子。”

    沈蓁蓁连忙走出来将黄梵拉起来,看着黄梵刚毅的脸,伸手拍了拍他的手臂,“好孩子,你娘的病怎么样了?”沈蓁蓁这世不过十七八岁,但她的灵魂却已经经历过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半大少年的黄梵在她看来,不过还是个孩子。

    黄梵一下就红了眼眶,沈蓁蓁看着黄梵的反应,心底一沉。

    ......

    八月初六这天,顺天乡试主副考官举办入帘上马宴。

    宴会只是象征性的,但是主副考官多为翰林,皆是进士出身。能抢到宴会上一点半点的杯盘果蔬,也算沾了些气运。所以围观百姓书生甚众,企图为自己或者亲朋图个好彩头。

    易旭去年就听说了这个,但是当时他没能赶上,还引为憾事。今年这天,一大早他便拉着梁珩到了京兆尹府衙外等着。

    日头渐渐高了起来,围观人群越来越多。

    这时有人大呼道:“来了!来了!”人群唰的下,分出一条大道来。